一、学生宿舍火灾案例
案例一:2008年11月14日早晨6时10分左右,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一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导致烟火过大,其中4名女生在消防队员赶到之前从6楼宿舍阳台跳楼逃生,不幸全部遇难。火灾事故初步判断原因是,寝室里头天晚上使用“热得快”停电后没有拔下插头,第二天早晨宿舍来电后因电流过大引发热得快过热并将周围可燃物引燃所致。
案例二:2003年23日5时40分左右,东北大学4号女生宿舍219室突发大火。火灾的原因为219寝室学生用“热得快”烧水,因晚上突然停电,她只好从水壶中拔下“热得快”放到床上,但忘了切断电源,早晨醒来后发现床上的“热得快”已经将床铺引着,惊慌之下,四处敲门喊醒其他寝室的学生。由于这名女生逃生时打开了寝室的门,结果通风后火势更加猛烈。一些女生拿起了楼道内存放的灭火器,但直到十几只灭火器用完,也没能扑灭大火。她们又开始用脸盆接水灭火,但也没能减小火势。消防官兵来了后发现宿舍楼共有3个通道,其中一个被胶合板钉死,他们打开通道,将学生转移,扑灭大火。
案例三:山东烟台大学公寓楼4天2次起火。据齐鲁晚报报道,2016年8月17日凌晨1点30分左右,烟台大学13号公寓某一楼宿舍留校学生在宿舍点燃了蚊香(据说放在鞋盒子里,且周边堆有杂乱的衣物等可燃物)后外出上网,因蚊香点燃了可燃物导致整个宿舍全部烧毁,整个宿舍楼300多人在浓烟中疏散、安全撤离,所幸没有人员受伤。此前14日,烟台大学2号公寓两名留校学生在走廊使用液体酒精炉吃火锅,在没有熄灭火焰的情况下添加酒精,发生火灾,两人烧伤,其中一人烧伤面积达40%。
案例四:我校公寓值班员成功处理火警警情。2018年12月13日22:20左右,二幢公寓2218寝室总电闸因线路老化出现火警,值班员裴金莲接到学生反映后,第一时间提起灭火器、冲上二楼,用灭火器紧急处置火警,并及时上报公寓管理科。后经公寓管理科联系后勤保卫处维修人员紧急处理,排除了重大安全隐患。
二、寝室意外坠楼案例
案例一:上海高校女生意外坠亡。2018年10月,浦东新区临港大学城一高校商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在晒被子时,不幸从寝室十楼阳台坠落,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案例二:我校某学院男学生攀爬阳台意外坠亡。2015年6月某日凌晨,我校某学院6楼寝室某男生临时出门未带钥匙被反锁寝室门外,学生未选择到1楼门卫室借备用钥匙,试图冒险通过隔壁寝室翻越阳台进入房间,不慎坠楼身亡。
三、大学生防诈骗案例
案例一:【倒卖文具,钱财被骗】某个下午,一名30多岁的陌生男子闯进某高校学生宿舍,拿着一本很精致的笔记本说:“同学,这本笔记本我两块钱卖给你,你四块钱能把它推销出去吗?”某学生接过笔记本看了看,质量还不错,那个人看到学生对他的“诱饵”感兴趣,就边说边打开他那装的鼓鼓的书包,“你们看,我这里还有水笔、钢笔、笔芯、雨伞——全是名牌,一律三块钱!”见学生对这些东西爱不释手,他趁热打铁:“想你们大学生在学校也不容易,我以低价格卖给你们,你们在学校卖的时候价格可以高一点,我这一包东西可以让你们最少挣到三四百块钱!”面对眼前利润的诱惑,加上很早就羡慕那些靠自己赚钱上大学的人,所以整个宿舍成员达成一致,共同出资,用400块钱买下了这些东西。可当推销员走后不久,就发现:一盒200支的笔芯只有七八十支,还都是那些被用胶带粘在盒壁上的;水笔,也只有外面的一层,里面夹的全是硬纸,打他留的电话号码却是空号。
案例二:【家教赚钱,原是骗局】湖南某大学学生吴某在赶集网上看到家教信息,在与发布信息的家长取得联系后,对方称请吴某去一家高档饭店吃饭,边吃边聊家教问题。涉世未深的吴某没有多想,中午赴约。对方点了一桌酒菜之后,中途借口去卫生间不辞而别,临走还捎了几条名贵香烟,留下一直等待的吴某和“天价”未付的账单。
案例三:【打字兼职万字600,揭开真相原是骗局】南京某高校大三女生A在网上看到一家出版社招兼职打字员,报酬是1万字给600元劳务费。A与对方联系后,对方称由于是保密文稿,需要A先交40元文稿邮寄费用,后又以文稿保密为由向A提出要2000元保证金。2040元汇款过后,对方就再也没了音讯。
案例四:我校公寓值班员成功阻止外来推销人员,挽回学生损失。2018年5月18日,三幢公寓值班员王美娟发现可疑人员,感觉不是本幢学生,与其攀谈后,确认为外来推销人员。立即以需要核对身份为借口,将她诱导到值班室内,并迅速锁上值班室门,将她滞留在里面,并立即报校保卫处。后经公寓辅导员郑亿老师、校保卫处等,在警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协助下,成功追回学生被骗的伪劣护肤品购物款3552元。
四、食品安全案例
案例一:校园外卖受追捧却成食品安全重灾区
校园外卖如今已经成为校园一道风景。去年,北京市多所高校叫停外卖,在社会上引起一定的关注。
外卖行业向来是O2O的主要领域,北京一所高校的大四学生金菲告诉记者,民以食为天。人们理想中的餐饮包含几个特点:美味、方便快捷、安全卫生,价格便宜。几乎每一所大学都是学生人口密集之地,校园市场对于餐饮业来说,就是商家必争之地。
“对于相当一部分的校内学生来说,虽然不太了解O2O是什么,但他们中大多数人都熟悉外卖。不想出门或学习繁忙是他们订外卖的主要理由。外卖种类多而且能送到宿舍,对于学习忙或者身体不适的同学都很方便。虽然外卖样式繁多,但价格不敢恭维,学生党们大多一星期才改善一次伙食。美团和饿了么是学生党们首选的两款APP,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法律风险、监管风险、食品安全,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捂好口袋里的钱还能吃得方便才是头等重要的事。”金菲说。
记者用了一天的时间,随机调查了23名北京市高校的学生,每个月网络订外卖的次数分别为:5次以下共9人;5到10次共6人;11次到15次共5人;15次以上共3人。
学生们经常使用的外卖网络平台包括人们熟悉的美团、饿了么、大众点评等,选择外卖的原因最常见的是“不想出门就餐”,其他如“学习工作繁忙无暇外出就餐”“外卖价格较低廉”等。
对于使用O2O叫外卖是否会考虑监管风险、食品安全等问题,有15人表示“不会,哪个方便用哪个”。对于不久前有外卖平台如饿了么被监管部门约谈的事情,有11人表示“会继续使用外卖平台订餐,没关系的吧”,还有6人表示“会,学校周围的小店都去过,没关系的”。
在采访中,有学生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学校附近的小店都实际光顾过,都很熟悉,并不觉得有食品安全问题。”“即使是学校食堂也曾经在饭菜里发现头发,同样不干净为什么不选择更好吃的那个呢?”
“有些O2O商家可能就是大学校园附近的小店。这样的小店有些规模小,后续资金不足,关键时刻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大家也并不在意店铺的法律手续是否齐全。”金菲说。
有的学生对记者说:“我们怎么知道哪家是合格的呢,即便不合格也没什么办法。
五、非法“校园贷”典型案例
现象一:平台无良,诈骗泛滥
近期,吉林长春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校园贷”诈骗案,此案涉及 12 省市的 150 余名大学生。诈骗团伙利用学生的单纯,打着“内部有人,贷款不用还”的名义组织起了一支具有传销性质的学生大军,最终这些学生都被骗。不法分子实则利用这些学生的信息贷款,造成了学生拉下线骗学生的后果。
北京某高校的一名大学女生,邀请多名同学注册借贷平台账户,注册后让同学从平台里提现并交给她,最后却卷钱消失。此外,该女生还借用他人的借贷平台账号申请贷款,至今也未还款。目前已有 80 多人涉及此事,被骗金额超 60 万元。这个案例中,这名女大学生,也有可能是受害人之一。
校园贷为了让大学生贷款方便,放低了门槛,平台对于监管几乎为零,且可以用各种手段蒙混。包括监护人等信息,可以随意造假,审核时甚至找同学假装父母都可以通过。很多平台只需要有学生信息就可以贷款,但平台为了做大业务,轻易就将款放出去,反正有学生信息在这里,不管谁贷款,只要逾期就会找相关学生催债。
这是一种典型的不负责任的做法,让很多与贷款不相干的学生身陷其中。本质上,校园贷平台的审核机制有名无实,监管形同虚设,只为最后催贷而生,这与非法组织一般无二。
现象二:校园贷只是表,高利贷才是里
大学生尹同学在趣分期申请了分期产品,因为逾期,还要交滞纳金。一算才知道,借款本金 6000 元,但是现在要还1. 3 万,利息高达30%。这意味着,如果他在此平台借款 1 万, 1 个月后滞纳金的利息金额就是10000*1%*30= 3000 元,一年就可滚到 36000 元,年利息高达36%。
在去年那起河南某高校大学生因无法还贷而自杀的案子中,其中有一笔 8000 元的“校园贷”债务,在半年内经过借款、还款、再借款,最后总还款金额竟高达 8 万余元。
各个贷款平台,并不会因为是学生贷款而手下留情,反而会变本加厉。网贷之家 2015 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纯P2P学生网贷平台年化借款利率普遍在10-25%之间,分期付款购物平台要更高些,多数产品的年化利率在20%以上,“以乐分期、 99 分期、分期范等为代表的分期购物平台的实际年化利率(换算成等额本息还款)可以达到35%及以上。
纯贷款产品,则经常会出现借款10000,到手只有 8000 的情况,因为放款人还要收取手续费与代理费,但是利息要按 10000 万元算。按照某些学生的说法,校园贷正是因为他们是学生还款能力差,才会提高利息让他们故意还不上的,最后只能由家庭买单。要知道,年利息超过24%已不受法律保护,大学生在校园贷平台贷款时一定要注意。
现象三:裸贷害人不浅,或在暗中继续
2016 年,10G裸条资源事件,曝光了多名受害女大学生,也曝光了校园贷背后的乌烟瘴气,更曝光了校园贷行业中裸持借贷这条灰色产业链。
裸贷,改变了很多大学生的命运。合肥某职业学校一大二女生,就通过裸贷借钱用来和男友花销。借来自用的本金不到 5 万元,一年不到,欠下的贷款本金已高达 30 万元,本息合计更是达 50 多万元。因还不起钱,其裸持身份证照片被曝上网,家人电话也被催债电话打爆。不得已,家人在报警同时,正在变卖唯一住房还款。
裸条事件发生以后,相关各部门已积极介入治理,但裸条资源仍旧在网上传播,裸条借贷还在继续,甚至还出现了胁迫裸贷女大学生“肉偿”的事件。 20 岁的大三女生小茜(化名),通过裸持借贷向杨某贷款 1000 元,扣除利息实际到手 850 元,商定周息为15%。后来因利息太高无法偿还,被放贷人杨某威胁以卖淫还债,小茜无奈通过媒体报警。
2017 年 1 月,甘肃省定西市警方抓获了杨某,他曾胁迫两位裸贷女子发生性关系,这是全国首例因裸贷而被刑拘的事件。似这种情况,如果监管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没有相关法规,定还会在暗处继续滋生。
现象四:赌球炒股,殆误终身
2016 年 3 月 9 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小郑在青岛跳楼自杀。他则借用同学名义,先后通过各种网贷平台贷款,总金额超过 58 万元。从 2015 年开始,小郑就开始接触各种网络贷款,种类达到了数十个。至案发,小郑已经背负上百万的债务。
大学生小魏也是这样的情况,他先后在 20 多个校园贷平台上借钱用于赌球,最后借了 30 多万,要账公司各种威胁与催账,小魏一度喝农药自杀,幸好及时发现被救回。 2016 年 10 月上旬,广西南宁一名大学生小陆,以做生意为名向同学借款 160 多万元,却因赌博有 90 万元无力偿还,留下遗书自杀。
西安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小王,一直想靠炒股为自己毕业开公司挣到第一桶金。在没有股金的请款下,在多家校园贷平台借了三万多元,委托给股票公司帮起炒股,但这家股票公司是一个违法黑公司,投进去的钱全都打了水漂。为了还清欠款,他又在一些平台贷了一些钱,还借了同学 2000 元钱。目前,他已经还了60%的借债。
现象五:诱导借贷,鼓励“拆东墙补西墙”
校园贷,最偏爱刚入象牙塔还处于懵懂状态的大一新生。往往会通过诱导性宣传,送礼品“有着数”,吸引学生开户,开通“信用钱包”,进行大额借贷消费。还有一些宣传语中透露着赤裸裸的穷富歧视信息,并鼓励他们追求物质享受,以刺激学生购买各种商品。
有媒体记者调查显示,在办理过“校园贷”的大学生中,有34.21%的大学生认为是“校园贷”激发了他们超前消费欲望;18.42%的大学生认为,“校园贷”引发了炫富和攀比,使有些学生价值观发生了扭曲,陷入“校园贷”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校园贷们通过“刷楼”易拉宝、海报等进行各种地推。在大学城等学生经常出没的地方,到处可见校园贷以及小额借贷海报,扫一扫海报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iphone、笔记本电脑、高级化妆品、动辄千元的球鞋等商品信息。至于网络推广渠道,那就更多,大学生只要想了解校园贷,就能通过搜索、贴吧、QQ群等获取各类校园网络借贷的信息,其中充斥着各类“校园贷”的小广告,言语煽动、条件诱人。不了解行业的学生,往往会因为这些包装后的诱导信息进行贷款,只有贷款之后才知道这个坑有多深。
最为可恨的是,在学生贷款之后无力偿还的情况下,平台及中介会鼓励他们在其他平台借贷还他们,或者介绍其他借款中介放款给学生,以还清他们的利息。中介们鼓励学生拆东墙补西墙,但往往这些中介或平台是互相关联的,勾结起来让贷款的学生一步步陷入巨额债务的深渊。如果没有这些鼓励与怂恿,学生不至于会背上巨额债务,那么中介们又怎么赚更多的钱?
现象六:休学停课,荒废学业
广西某大学学生,在互联网借贷平台借贷,最后无力偿还,被人到学校追债、威胁后才敢告诉老师,此时已累计欠债 20 多万元。作为一个无收入的学生,父母也都在农村,好不容易赚点辛苦钱供他读书,这笔债务对这个家庭是个天文数字。即使学校能继续收留该学生,他也已无心读书。
西安南郊某大学机械类的大四学生阿木(化名),一年时间,因为“校园贷”,他从一个年年拿奖学金的优等生,变成了一个经常旷课,一学期补考七门,并且四处躲债的边缘人。 2016 年 9 月份,由于长期地旷课和挂科,阿木和父母商量后不得不办理了退学手续,跟父母回到他们打工的地方生活。据郑老师估计,阿木有超过 10 万元的贷款。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譬如那些因赌博、炒股、裸条贷款而逾期不能还债的,天天被催收公司各种催账,威胁与恐吓更是家常便饭。好多借贷学生休学停课出去躲债,主要问题在于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已经不能专注学习。有调查数据显示,58%的学生认为“校园贷”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影响,也就意味着42%的学生会受其影响。因为贷款而不得已放弃了学业,走上了一条毕业之后走进名企相反的道路。双脚都已在高校,又落得如此田地,岂不可惜?
现象七:借债难还,拖累家庭
有媒体针对“校园贷”问题通过微信、QQ进行了一项近 400 人参与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有11.69%的大学生使用过“校园贷”,其中大多数学生是瞒着家长贷的款。贷款之后,84%的大学生每次都能按时还款,70%的学生平均每次的贷款额度不超过 2000 元。当还款逾期时,大多数学生选择兼职和向其他平台借款两种途径还款。
学生们认为,直接跟父母要钱买东西,一是张不开嘴,二是父母未必同意,还不如自己买了,在生活费省一点可能就出来了,且不会被家长责备。办理“校园贷”的学生中,有73.68%是瞒着家长的。更有追债人员透露,在他承接的 100 个单里面,有 85 单是学生还不上贷款,要父母买单的情况。这意味着,大学生贷款的家长还款率为85%,甚至更高。
现象八:隐私泄露,诈骗盛行
学生通过校园贷等平台贷款,不管是用自己的身份信息还是别人的身份信息,都会造成学生群体的个人隐私泄露。隐私信息泄露以后,有什么后果呢?湖南一个学生的身份证在去年暑假丢失后,被一名 30 多岁的男子冒用向校园贷机构多次贷款,多家校园贷催起还贷。
这个例子,嫌疑人只是用身份信息借贷。相比之下,裸条图片视频的泄露与传播,对于借贷女大学生的影响更大,有的可能会对当事人一生造成影响,何况其裸贷信息还要留下家人、亲戚、朋友以及同学的信息,与之相关联的一群人的个人隐私,都被泄露了。
如果这些信息被诈骗等不法分子得到了,后果就会更加严重。很有可能在你借贷的同时,还会遭受网络诈骗。某大学生小万就以开设公司招学生兼职的方式,让其他大学生自愿用个人身份信息帮他贷款。至案发,小万共利用二十几名大学生的信息在各个分期平台上贷款,尚有 32 万元欠款未还清。在他陷入高利贷泥潭之后,又把同学拽入其中。
现象九:网贷不良记录,危及个人征信
广西某学院的学生周某,因沉迷赌博向某小额信贷借款 3000 元,最后无力偿还,被告上法庭。法院认为利息过高,但周某仍需偿还本金 2000 元及利息 1000 元。判决生效后,周某仍无力偿还,也不敢将此事告知父母。因周某未履行生效判决,该小额信贷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周某因此被列入失信黑名单,成为“老赖”。因为这 3000 元,曾看中的他的某大型企业,在查到其失信之后拒绝录用。估计其他大型企业也会因为这一”污点“而拒绝周某, 这 3000 元的代价,实在太大。
校园贷会不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征信?有银行工作人员解释,如果校园贷机构接入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该校园贷机构就有可能将个人失信的记录传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如果学生在这样的平台贷款而不按时还款,就会产生征信不良记录,那么以后在银行贷款买房、买车等,都会有问题。